国际锐评:美国对华科技战为何越打越糟?
2025年正值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庆,同时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量子科技年。然而,在新年日历翻开的最初几日,美国政府对华出台新的监管条款,将禁止本国个人和企业在华投资先进科技领域,其中便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正如外界人士指出的那样,华盛顿正在试图打压中国高科技的发展,以满足自己的政治诉求,但很快就会发现,其不仅没能实现自身目标,反而与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量子技术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领域,主要分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在上述三大领域内,作为世界两支科技劲旅的中美两国,各有所长;近数年来,中国量子科技不断产出创新成果,令美国政客愈感焦急,遂意欲阻滞中国的发展进程。2024年10月28日,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打着所谓美国投资“有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幌子,对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出台投资禁令,禁令于2025年1月2日正式生效。
那些在华投资怎样“危及”了“美国安全”?
因中美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现届美国当局正在试图通过这样的新规,用尽所能,阻止中国在前沿科技,尤其在量子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任何进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海东就此接受了CGTN国际锐评的独家采访。“这也反映出当下的美国政客在目睹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之迅猛,并取得如此巨大之进步,他们内心中不寒而栗”。
恰是这样零和思维使得中美两国最近几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之路,变得跌宕不平;从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制裁,到技术控制、通讯封锁,乃至高端人才封阻,美国试图用各种手段来追逐所谓的“科学冷战”和“脱钩"。
通过上述手段,美国实现了其预定的目标了吗?答曰“没有”。迄至2023年底,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领衔研究员潘建伟,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地利用中国研制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3 代”,制备出了100 个以上的量子比特的纠缠态。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登顶此里程碑的国家。在中国别的产业领域,面对美国的半导体封阻,中国正在建立自成体系的产业链;在市场需求的强劲催动力之下,中国的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晶圆产能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前进。
正如巴西论坛网站2025年1月1日一篇文章所述,显而易见的是:“尽管美国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阻停中国的进步历程,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技术自立自强已取得了进展。”
那么未来的数十年,美国的这道新的管制投资条例将对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成效呢?二者之间的对比将怎样发展?
2024年 7 月,法国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道显示,投入中国国内量子市场的投资来源主要来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与战略企业基金,超过四分之三的私人投资来自它们。这意味着,美国新的投资限制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有限。从美国方面来说,却只会自伤更甚,例如,该研究指出:除中国境内的本国投资外,美国是中国 AI、生物科技、半导体领域最大的投资国,也是别的高新技术领域中最领先的投资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从苹果、微软、卡特彼勒、IBM 、特斯拉、英特尔、高通——几乎所有美国高科技领域的知名品牌,都对中国的各个地区进行了重金的投入。可以预见的是,因为这新的限制条例,这些公司在华的利润和商空间将会下降,并将伤害美国投资者,作为中国新兴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资本来源,特别是融资早期的基金;加之,面对美国的霸凌、对中国已经获得绿卡的留美学生的围猎,很多美籍华裔科学家已经选择归国投入工作,携人才于量子材料、激光、高能物理、纳米材料等多个领域。目前,美国社会已经开始抱怨,正在错失了解这个“黄金人口流失”的机会;也就是这样的大脑流失,正在削弱美国本身科技的发展。正如英国新闻网站经济学人网站最近评论到的那样,华盛顿既在高估自身的压控中国科技发展的能力,也在漠视由“脱钩”行为对其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成本。
从双边关系的角度说,美国决定出台这些投资限制条例,也与其本身所达成的共识相背离,恰恰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13日,在北京,中美政府签署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交流协议》成功完成延展。
作为在1979年两国建交后缔结的第一个政府对政府的协议,该科技协议在过去的40年中,不仅对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互惠共赢起了推动作用,也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便是中美合作控制亚洲长角甲虫的蔓延扩散,避免了1380亿美元的可能损失;多亏了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共同的努力,人们证明了叶酸可有效预防神经管缺陷——这一医学界的巨大发现使世界各国数百万新生儿避免了身体残疾。
在2017年该协议延展之后,由布什出任美国总统时代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 (CERC),在2009年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之前曾搁置的研究和开发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共同合作,在2019年由美方重新开始展开工作。迄今,CERC已经引入几个创新性的绿色技术,推动了高效率节能建筑的发展。这样成就的列单是,还可更长。
这些经历表明,两国扩大科技领域互利合作,将两方都将受益 通过避免冲突和对抗,他们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免受外部风险的侵扰和挑战。不幸的是,从对美国来讲,正如其本国的科学家们所深知:正如李海东所解读道,“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渴望垄断以及认为在对华关系中拥有绝对战略优势”的渴望,使得这些美国政客轻视中方的决心与战略性布局眼光,从而导致战略上的误判”。
为此,反而是美国自身正变得愈发孤立,在 2022 年夏天,很多美国研究机构和科学家们在刊登广告公告,声称对科学交流与中美合作有益于美国,并强烈反对美国限制中美双方人民之间正常交流与合作措施。
在这一问题上,由斯坦福大学所代表的美国学术界认为,放弃与崛起的科学大国的合作将“对任何一位科学家来说还为时过早”。所谓“脱钩”,则意味着将“丧失了解和观察中国发展动态的能力,包括中国科技行业的成长[例如量子技术和高性能计算领域];丧失通向数以千万计优秀的研究员、优质数据和先进研究工具的接触之门;丧失与中国的同事一起合作,共同研究基本问题的机会;并将丧失有效地为参与科学研究的全球管理体系发挥作用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在美国境内,一些人士正在试图阻扰这互利合作的发展。
但好消息是,对所有希望通过参与双边科技进步并做出贡献的美国的的科学,中国的大门一直敞开着。去年9月份,由中国基金会发起的“中美桥梁”(The Chinese Bridge)工程在北京正式成立,为支持中美两国在量子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交流,旨在促进中美科学家们开展量子科研工作,并为中国学业卓越希望去美国研修量子技术,以学业优异为前提的留学生提供资助。
曾经因对量子霍尔效应的应用所做的研究为中国赢得首个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谢朝平(Zhao-yang Xie)博士表示,“中美两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与竞争,“是时代无法避免的潮流”。在未来两国间的竞争中,中国美国的中国科学家们务必要“在各自所从事的领域,尽最大努力力争取得卓越成就;同时,通过自身努力促进对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发展繁荣,也为更多中国科学家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对中国做出贡献,并为新一代青年人才为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当然期待美国科学家们的理性能够战胜狭隘的零和思维,毕竟中美两国在科研方面是全球排前两位的国家,有巨大的合作的潜力。正如李海东教授所强调的那样,也许美国政客还不承认的是通过“防止中国的发展强大,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现任总统拜登加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走科技独立发展道路的意志的。”
如很多科学家们所深知的事实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在科研上的合作就是”面对着美国霸凌,而体现的中国科技界的自信“。唯有通过扩大交流合作,中美两方科技工作者和两国都能实现各自创新成果和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
因此中美两国应当将看待对方科技创新的努力,而不是透过零和思维和大国竞争的棱镜,而是把彼此的努力当作互利的支持,这将蕴涵着巨大的潜力。这对于中美两国科技领域的的发展进步同样如此,不仅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增进世界共同福祉。毕竟,在谈及科学和技术方面,中美双方应当都站同一阵营。
再过半个月左右,新的美国政府即将接手白宫。希望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拜登的新执政政府能够反思这种方法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并纠正过去的错误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以及共赢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与中国一起,使中美科技合作的成果能给中国,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福祉。也愿国际社会拭目以待这种积极的变化。
否则,一切将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