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是如何永久性地改革福利制度的?
四年后的1996年,克林顿签署《个人责任和工作机遇协调法案》。该法案将联邦政府的福利权力下放给了各州。这标志着联邦政府对福利的管理长达60年的历史宣告结束。在废除福利制度的同时,克林顿也建立了临时援助需要家庭,也就是TANF,这是一个改变了现金救济的财政和福利结构的计划。在建立TANF之前,福利是采用无限财政的方式,但是TANF为各州提供了联邦政府的补助金,期限为一定的时间,并且要求各州必须匹配一定比例的联邦资金。
TANF以里根时期建立的政策为蓝本,并以一个重要的理念为前提,那就是“个人责任”,该福利项目要求申请福利者要满足工作要求。这就限制了能够符合福利条件的成人人数。这意味着现在有了限制,也就是人们不能一直领取救济,不能一直依靠救济生活。它对那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受助者实行了惩罚性的措施。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经济蓬勃发展。许多人认为克林顿的福利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另有150万个儿童贫困家庭陷入了贫困线以下。随着金融危机席卷整个国家,许多人认为新的福利框架并没有像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想象的那样抵御衰退。有批评者说,因为各州得到的资金数额没有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州用于维持21世纪相同水平项目所需的资金大大减少了。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2年的统计,有5220万,也就是美国五分之一的人口得到了某种形式的政府援助。儿童是所有年龄段中获得救济金比例最大的群体,平均每个月有39.2%的人口得到了救助。相比之下,18至64岁年龄组为16.6%,6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12.6%。